介绍: DocumentaryaboutAmericanfilmdirectorandactressBarbaraLodenfeaturingani…… 更多我是旺达介绍
我是旺达原名:Ich bin Wanda,又名I Am Wanda
Documentary about American film director and actress Barbara Loden featuring an interview filmed in 1980.
发布于1991年。由Katja Raganelli执导,并且由编剧Katja Raganelli携幕后团队创作。集众多位Barbara Loden、Elia Kazan、Suzanne Smith等著名实力派明星加盟。并于1991-12-31(德国)公映的电影。
豆瓣评分8.8,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类型为纪录片的电影。创作于德国地区,具有英语语言版本。
西瓜分享暂时没有为您收集到在线或者下载资源,我们将会努力的寻找,请您继续关注。
豆瓣评分8.8,算是一部高评分电影作品,亲们,能有此分数的电影也为数不多呀,推荐大家值得观看。
——以上信息由西瓜分享提供
Bob
那些起初打动别人的东西,有时恰恰会变成他们的敌人,使他们的关系变得疏远。”“剧场人的生活都很艰苦,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是不可忍受的,我的生活一直很难,很苦,为了成功,人本不应该克*这么多障碍去工作,哪怕只是一点点的成功。我还有太多想做而未能做的事情,我想导演电影和戏剧,我不能和你一起完成戏剧了,我没有力气了。我还有太多没能做成的,但我试着保持**并且坚持**创作,不然我就会变成旺达 漂泊一生” 结尾这段独白太感人了 源自一个**在法庭上判刑后谢谢法官 旺达不聪明 不为生活做准备 保护伤害自己的人是她最拼命的时候 跟那个神经质劫匪应该就是他和卡赞关系的缩影吧
一二三四卌
一个妇女因为参与了一桩银行**案,虽然她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很小,却被重判二十年。在法庭上她向法官表达了感谢。为什么她会这么做?以此为契***芭拉一直把这个案子深藏心底,成为了最初的剧本。“这有点基于我自己的个性......一种被动的,四处游荡,从一个人到另一个人,没有方向——我花了很多年的时间我觉得……好吧,我认为很多人都是这样。不仅是**,男**是。他们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存在。”于是她尝试将自我代入剧本里,一半是旺达,一半是她。刻意的回避镜头,这个轻言细语的女子仿佛有说不完的故事,表达不尽的念头。但是,命运没有给她更多的机会表达了。纪录片制作的同年她就病逝,年仅48岁。
mecca
7。Barbara Loden生前唯一纪录片。眼帘低垂娓娓自述,安全感打捞贯穿生命与作品。卡赞出镜赞**。后1/3 the ****** of Wanda: 粗粝直接小团队。I had no energy and there's so much I didn't achieve. But I tried to be independent and to ****** ** own way, otherwise I would become like a Wanda --- all ** life, just floating around. I've made ** peace. I'm not afraid of death. If I have to, I'm ready to ***.
港
相关影像和访谈:https://mp.weixin.qq****/s?__biz=MzI0MTY4Njk4MA==&mid=2247484012&idx=1&sn=7ece22cb7a95a7fc3e6134553c61a6b1&chksm=e90682c7de710bd108889674208cbf7fef1dbb3148f7fd02189ba053e9744c75ac94cbd9caca&token=1385031274&lang=zh_**#rd
世界的焚像.
还记得在戈达尔《电影史2B》的结尾再次看到Barbara Loden无助面庞的那一刻,我才意识到《旺达》对我的影响有多大,旺达与丹尼斯戏中的扭曲关系似乎是Loden 与 kazan的现实缩影,一位伟大导演的陨落。
qw0aszx
CC蓝光内带的居然还是个**修复版,芭芭拉讲到母亲那段极其动人
信电影得永生
芭芭拉·洛登是旺达,又不是旺达,尤其在看了这部纪录片以后,感觉更是如此。 旺达是她的一张面孔,与那些在荧幕中呈现出的性感一面不同,在电影《旺达》里,她的灵魂浸透在这个角色身上,所以她创造了旺达,她跟旺达合为一体,不可分割。 她把新闻故事存在心中多年,写出了剧本,主动寻求资金,即便不擅长此事,在拍摄的时候剧本基本没有用了,因为拍摄现场的**突发状况,还有她喜欢的即兴方式。作为一个导演,制作人,她又不是旺达。她在生命的最后阶段,也在想**创作,不想受制于其他的影响。“我不想成为旺达”。 她和母亲和解了,也在创作尤金·奥尼尔剧作改编的独幕剧中重新审视了和卡赞的关系,她是个很好的工作伙伴,在拍电影的剧组,还有指导新手演戏时…… 无奈天妒英才,她虽然逝去了,但灵魂不死。 还好有此片一窥其风采。 五星
百变小嘤
看完「旺达」为了证实自己的一些想法搜到了这个纪录片。无论是采访不爱看镜头,亦或是为了修复家庭关系而组织家庭读书会,还是被《旺达》故事原型的新闻所吸引,因为好奇一个母亲为何会抛夫弃子而去跟着***流浪,继而决定拍电影。芭芭拉是妥妥的大巨蟹没错了。这也证实了为什么在看《旺达》的时候我会有一种别扭感。其实她拍片时并没有要强调很强烈的女性觉醒,初衷是因为她在那则新闻里看到了自己母亲的影子,因为有了共鸣她想要借此来探讨她自己以及母亲。她说活到40多也没能完全想明白自己 ,当然这个探索过程可以看作自我**意识的产生与发展,但其实到她过世 ,这状态依旧更接近探索。结论她还没来得及得出来,就走了。就像她说的,她不怕死。只是觉得还有太多想做的事情没能来得及做,但是自己真的要走了。
江浙沪唯一土狗
或者说旺达是早时植入芭芭拉内心的一个符号,其引致了她自身的主体意识觉醒,前几天看片子的时候注意到一个事情,《旺达》结束在她觉醒后从新融入社会的那个点,当时我认为她是痛苦地,我觉得片子其实缺少一个觉醒女性如何在一个看上去更加逆向的社会中存活的部分,哪怕这是个说教的/主观的/不太能有实际**的部分,而在此纪录片中以芭芭拉的亲口所讲出的,相对于如何往前走,如何避免后退如何避免在抗争中变得麻木回到之前随波逐流的客体状态才是最值得警惕的。 想想确实是,去年读《悠悠岁月》的时候印象最深的那点,就是安妮埃尔诺提到五月失败之后,随着一切的复苏新的一波景观冲击来到,他们迷失于生活当中,忘却了曾经的理想,这即是一种归顺和**,也是一种自我背叛。
犬麦翼司
Barbara Loden 真挚 充满决心的天使 关于Wanda 她提到:"尽管他的关心是很神经质的 他是一个很霸道的人 做什么都要按照他的方式来 而且要控制她 即使他的态度很恶劣 她还是觉得这至少是一种关心 有人在意她做了什么 这对她来说很重要 这就是她为什么会喜欢Dennis先生 这位小歹徒 因为他会告诉她要做什么 不要做什么 对她而言 这是第一次有人关心她做了什么" 坐在房间内 讲到自己的母亲 Barbara哽咽着 泪水流淌 "用我的存在 来延续我母亲的存在"...太感动的一句话 开篇抛出几个疑问特别真好 因为这也是一些想要了解她的人想要知晓的 这也是目前看过的人物纪录片里最为亲切的一部